百廿校庆
  • 首页
  • 校庆资讯
  • 通知公告
  • 校庆标识
  • 校庆活动
  • 院系动态
  • 学术活动
  • 百廿历程
  • 百廿英才
    • 领袖群伦
    • 名师荟萃
    • 院士群星
    • 浩气长存
  • 东大影像
  • 我要捐赠
222
111

导航

  • 首页
  • 校庆资讯
  • 通知公告
  • 校庆标识
  • 校庆活动
  • 院系动态
  • 学术活动
  • 百廿历程
  • 百廿英才
    • 领袖群伦
    • 名师荟萃
    • 院士群星
    • 浩气长存
  • 东大影像
  • 我要捐赠

百廿英才

  • 领袖群伦
  • 名师荟萃
  • 院士群星
  • 浩气长存
  • 首页  百廿英才  名师荟萃
  • 名师荟萃

  • 融西入中、浑然天成——国画大师张大千先生
    张大千先生(1899—1983),原名正权,又名爰、季爰,字大千,以字行,四川内江人,1899年5月10日出生。幼时家贫,母亲靠指绘花样为生,他随母、姐、兄学画。1911年,就读内江华美初中。1914年,就读重庆求精中学,后转入江津中学。1916年在返回内江途中,遭匪徒绑架,被迫在匪窝里做了一位笔墨师爷。三个月后,侥幸逃出,又重返学校就读。1917年中学毕业,东渡日本,投靠已在日本早稻田大学攻读政法之二哥张善孖,考入京都艺专习染织。两年后他从日本回到国内,原想筹建一所纺织印染厂,未能如愿。后受上海基督公学之聘,任绘画教师。此时他年方二十,血气方刚、雄心勃勃、好学向上,结识著名书法家曾熙先生,便拜其为师,学习书法。他遵照良师指点,勤学苦练,打下扎实的书法基础。感念未婚妻谢舜华病故,投身淞江禅定寺,遁入空门,寺庙主持逸琳法师精通诗词、学问渊博,大千法名,是他所取,意为:“大千世界,要胸列万物,观广探微,物我相融”,后来大千以此名行世。出家三个多月,寺里准备为他举行剃度之前夜,他不辞而别,去杭州灵隐寺,旋又折回上海。经恩师曾熙先生介
  • 科教不辍、硕果累累的钱钟韩教授
    钱钟韩(1911—2002),中国科学院院士,卓越的热工、动力与自动化专家。江苏无锡人,1911年6月2日出生,2002年因病辞世,享年九十一岁。他自幼家教甚严,五岁入私塾,学习中国古文和诸子百家。后转入公立小学,成绩优异,名列班级前茅,小学毕业后考入无锡辅仁中学。1929年7月中学毕业,考入上海交通大学电机工程系。在校八个学期的平均总分竞达九十八分之高,名列班级之冠。1933年7月毕业,正值江苏省举行第一届公费留学考试,但只有机械工程的招生名额,他就在极短时间内突击准备,从电机工程改行参加机械工程的留学考试,居然以最优成绩首选录取,遂于1934年1月赴英国伦敦大学帝国理工学院深造。在国外的学习与研究工作中,虽然受到自由讨论与创造精神的启发,有所裨益,但远未达到自己留学的目的与要求,遂改弦易张,仍继续走自己一贯的学习道路,发挥自己的特长,形成自己的风格。1937年1月从学校到瑞典ASEA电气公司实习,开始实施自己的新计划。刚过半年,7月份抗日战争爆发,他满怀爱国热情,毅然弃学回国效力。桃李成材功在国家钱钟韩教授从1937年到1943年间,先后在浙江大学、西南联大任教,1
  • 著名公路工程专家胡乾善
    胡乾善出生于1911年4月,河南省通许县人。九岁随其父到北京居住。1929年在北京师大附中高中毕业后考入清华大学物理系。当时一些学识渊博、知名的物理学家如吴有训、周培源、萨本栋等教授都在该校执教。1933年他在清华大学物理系毕业后留校作研究生,次年考取河南省官费留英,于当年秋进入英国伦敦大学博伯克学院(Birkbeck College),从布来克教授(P.M.S.Blackett)研究宇宙射线。1936年由布来克教授的介绍和安排,胡乾善带着仪器到苏联与提弗利斯大学合作,到高加索山4000米高处对宇宙射线进行量测记录。1937年他在英国皇家学会会刊上发表了两篇关于宇宙射线的研究论文。是年夏,他完成了学位论文,通过答辩获得了哲学博士学位。1937年秋季胡乾善学成回国后,即献身于祖国的高等教育事业。当时正值日本入侵我国,战火遍地,各机关学校多被迫一迁再迁。他在1944年以前先后在东北大学、四川大学、武汉大学等校任教授。他在极为困难的条件下从事科学研究。他曾写了关于宇宙射线能谱的短文一篇送到美国《物理评论》上发表。1944年底,他应英国学者李约瑟博士(李编写中国科学史巨著,为此1983年我国对
  • 坚持真知、不畏强权的马寅初先生
    马寅初先生(1882—1982),原名马元善,字寅初,后以字行。1882年6月24日出生于浙江绍兴,后迁故乡嵊县(今嵊州市)浦口镇,父亲马棣生经营酒作坊,冀子继承家业,但马寅初一心向学。1898年离家赴上海读书,1901年入天津北洋西学学堂,选学采矿和冶金。1907年获政府资助赴美国留学,1910年获耶鲁大学经济学硕士学位,1914年获哥伦比亚大学经济学博士学位。1915年回国,任北洋政府财政部职员,1916年任北京大学经济系教授兼系主任,1919年任北京大学第一任教务长。1920年出任国立东南大学下属上海商科大学教授兼教务主任,曾兼任中国银行总司券(总发行人)等职。1927年到浙江任省政府委员,1928年任国民政府立法院立法委员,1929年任立法院经济委员会委员长、财政委员会委员长等职,兼国立中央大学经济系教授和系主任。1938年抗战期间任国立重庆大学商学院教授兼院长。1948年当选中央研究院院士,曾短期担任浙江大学校长。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诞生,他欢欣鼓舞,积极投身于共和国的筹划和建设。以无党派人士身份参加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任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委员,政
  • 继往开来,一代宗师——傅抱石先生
    傅抱石(1904—1965),江西新喻人,1904年出生于江西南昌一户贫寒人家,他原名瑞麟,后因崇敬石涛,乃改名抱石。逆境磨砺英才少年抱石聪颖好学,其父修伞谋生,无力供他上学。经一邻人与私塾先生情商,才得以免费入塾,读了两年,终因父亲病重,家境益困而辍学。十岁时,身体孱弱的抱石被送到一家瓷器店当学徒,不到两年,累出重病而被老板辞退。在傅家东西两邻,各有一家刻字店和裱画店,先生幼时常去看人刻印和裱画。看得多了,就回家刻刻画画,或去店里临摹墙上裱的字画。此乃先生步入艺术殿堂的启蒙课。在家养病以后,他身体稍有起色,即致力于篆刻和绘画,习作渐有可观者。省立师范附小的一位张老师发现他有艺术天分,且求学心切,便竭力推荐,使他得以破例免费入学,插入四年级。十七岁,他高小毕业,以成绩第一免试升入师范。先生上学后,课余治印、作画不辍,还挤出时间到附近一家叫“扫叶山房”的旧书店看书,一年到头,从不间断。书店老板深受感动,就让他看店中珍藏的善本、孤本古籍。后来还允许他将书带回家中细细阅读。其间,他抄下了许多画史画刊的资料,并据此写下了《国画源流概述》。时年还不足二十岁。1922年,父病故,生活维艰。因他仿刻
  • 毁家纾难奉献学府——中央大学法学院院长马洗繁先生
    马洗繁先生(1894—1945),河北昌黎人,1894年7月30日出生于一名宦世家,自幼聪颖好学,志向高远。1913年考入天津南开学校,毕业后东渡日本求学,参加“新中学会”,继而赴美国哥伦比亚大学、英国伦敦经济政治学院深造,攻读政治学与经济学理论,获硕士学位。1923年马洗繁先生学成回国后,倾其心血于我国教育事业,曾在北平创办艺文中学,担任朝阳大学、中国法政大学教授以及河北省训政学院院长。1932年罗家伦先生出长国立中央大学,特聘马洗繁先生到校任教,兼政治系系主任、法学院院长、中央大学研究院法科研究所所长,历时十一载,对学校的建设与发展卓有贡献:致力于将“政治学”导向“政治科学”,培养了上千名政、经、法学硕士、学士;扩展法学院系科结构,力揽各方名师;特别是在抗日战争爆发京城濒危之际,不惜毁家纾难,倾力协助罗校长西迁中大,完整保存了国家“最高学府”。抗战胜利前夕,马洗繁先生终因国恨校难,心事淤结,身染重疾,于1945年4月25日因病辞世,享年五十一岁。一马洗繁先生到国立中央大学后,主讲政治学导论、地方政府、地方自治、行政管理学等课程,自行编写教材讲义。他的治学理念是:作为社会科学的政法学
  • 著名数学家、教育家周鸿经教授
    周鸿经(1902—1957),字纶阁,著名数学家、教育家,江苏徐州人,1902年出生,七岁入私塾 。后相继就读于铜山第一高小及南京高等师范学校附中。他自幼聪颖过人,成绩优异,深受老师赞许,1922年附中毕业,成绩为全班之冠,免试直升东南大学文理科算学系,受名师熊庆来、何鲁等教授熏陶,学业大有长进。1927年大学毕业,先后去厦门大学、南京中学任教。1929年应清华大学之聘,任该校教员。1934年夏,考取中英庚款留英,入伦敦大学,师从L .S. Bosanquet教授,颇受导师及G.B.Gerfery等教授之青睐。1937年夏,提交硕士考试论文两篇(《解析函数模之平均值》与《劣调和函数》),主考官国际数学权威、剑桥大学教授G.H.Hardy对之赞誉备至。该校授周师以特优星号之理科硕士学位,导师建议他留校继续攻读博士学位,他已同意,且选定幂级数在收敛圆上之绝对Cesa´ro可和性问题为研究题材,然不久抗日战争爆发,周师报国心切,提前返国,应国立中央大学校长罗家伦之聘,任中大理学院数学系教授,次年兼师范学院数学系系主任。1941年顾孟馀校长聘他为训导长,1944年应印度政府之约.赴孟买Tat
  • 中国现代政治学奠基人钱端升教授
    钱端升(1900—1990),江苏松江府曹行乡人,1900年2月25日生于上海。钱氏祖上行医,自幼勤奋好学,1913年就读于江苏省立第三中学,1916年转至上海南洋中学,1917年考入北京清华学校,1919年被选送美国北达科他州立大学,后入哈佛大学研究院深造,1924年获哲学博士学位。同年回国,任北京大学、清华大学讲师。1927年任国立第四中山大学副教授,1930年回清华大学任教授,并在北京大学兼课,1934年任南京国立中央大学教授。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后,应北京大学之聘,随校迁往昆明,参与筹建西南联大法学院。1947年底,任美国哈佛大学客座教授,1948年返回北京大学。同年,当选为中央研究院院士。新中国成立后,历任北京大学法学院院长、北京政法学院院长、外交学会副会长、对外友协副会长、世界和平理事会理事、外交部顾问等职。1954年被聘为全国人大宪法起草委员会顾问。1957年被错划为“右派”。1974年出任外交部国际问题研究所顾问及法律顾问,后被选为第六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委员、法律委员会副主任。1981年任外交学院教授,同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90年1月21日病逝北京,享年
  • 大智大勇之革命烈士闻一多先生
    闻一多(1899—1946),初名家骅,字益善,号友山、友三,湖北蕲水(今黄冈浠水)人。1899年11月24日出生于一世代耕读之乡绅家庭。1910年就读于两湖师范附属高小,1912年入清华留美预备学校。1919年5月4日,五四运动爆发,经推举,他与罗隆基、潘光旦、吴泽霖组成学生代表团,领导清华学生运动。6月16日,代表清华参加全国学联,8月5日,聆听了孙中山先生之演讲,1919年9月,与杨廷宝等人发起成立“美术社”。1920年,与潘光旦等组织“上社”。1922年9月,就读于美国芝加哥美术学院,1923年转入科罗拉多大学艺术系。1924年毕业后,入纽约艺术学院学习,1925年回国,在北京筹办艺术剧院。1926年,任教于中国政治大学,1927年应邓演达聘,任国民革命军总司令部政治部艺术股股长兼英文秘书,7月与胡适、徐志摩等开办新月书店,发行《新月月刊》。1927年9月,任教于南京第四中山大学,1928年任国立中央大学教授,是年8月,任武汉大学文学院院长。1930年,任青岛大学文学院院长兼中文系系主任,1932年任清华大学中国文学教授,抗日战争爆发后,学校迁往昆明,任西南联大中文系系主任。1
  • 文坛巨擘赛珍珠教授
    赛珍珠①Pearl Sydestficker Buek(1892~1973),1938年诺贝尔文学奖得主,1892年6月26日生于美国弗吉尼亚州希尔斯保罗(Hillsboro)。父母均为美国长老会教士,她出生三个多月,即随父母飘洋过海来到中国,短期逗留清江浦(今淮安市淮阴区)后,即在古城镇江度过了她的少女时代。她自幼在双语环境下长大,在古文私塾老师的悉心调教下,她接受了正统的中国文言教育,并深谙中国的历史文化、风土人情。1907年至1909年,她赴上海英国朱威尔小姐教会学校读书一年;1910年返美接受高等教育,并于1914年在伦道夫·梅康女子学院(Randolf Macon Women’sCollege)取得了学士学位。毕业时,她学业出类拔萃,母校要挽留她任教,此时,突然从中国传来母亲凯丽·斯塔尔汀(Cafie Stuhing)病重的消息,赛珍珠不顾一切,毅然踏上了返乡之路,回到了镇江。她在家照顾母亲之余,先后在崇实女校和润州中学等教会学校执教三年。至此,她前后在镇江生活和工作了十八个春秋。因此,赛珍珠将古城镇江视作她的“中国故乡”。1917年她与美国农学家卜凯(John L
  • 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拉宾德拉纳特·泰戈尔
    拉宾德拉纳特·泰戈尔(1861—1941),印度诗人、文学家、社会活动家、哲学家和印度民族主义者。代表作有《吉檀迦利》、《飞鸟集》、《眼中沙》、《四个人》、《家庭与世界》、《园丁集》、《新月集》、《最
  • 教育“心理起源论”的代表人物孟禄
    孟禄(PaulMonroe,1869—1947)美国教育家。生于印第安纳州,1897年获芝加哥大学哲学博士学位。1902年任哥伦比亚大学师范学院教授;1915~1923年任该院院长。是教育“心理起源论
  • 每页 12 记录  总共 114 记录 
  • 第一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
  • 页码 5/10 跳转到 

Copyright © Southeast University E-mail:master@seu.edu.cn

苏ICP备10088665号-1 公安备案号:320102020100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