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5日晚,由东南大学主办的“2022中外大学校长论坛”在南京举行。来自全球40余所高校的校长及其他代表以线上线下方式出席会议,围绕“同心创未来:世界变局下大学的责任与挑战”主题共话使命担当,共谋应对之道,共享发展智慧。论坛由东南大学副校长孙立涛主持。作为东南大学120周年校庆重要活动,本次论坛面向全球进行线上直播,吸引了近11万人在线观看。
东南大学校长黄如致开幕词并作主旨发言。她表示,当前的国际形势、新一轮科技和产业变革、新兴技术及新冠肺炎疫情多重因素对大学如何更好地担负其时代责任、走好国际化新路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寄予了更高的期待。大学应以其韧性搭建世界互通的“桥梁”,尤其需发挥青年的力量,进一步加深、加速大学间的互信互动。
黄如结合东南大学办学实践,围绕形势之变、交叉之变、速度之变,从模式方式、人才培养和科技创新三个方面阐述了自己的思考。一是创新交流合作的模式方式。积极寻找更多观念相通、利益相同,能够强强联合、优势互补的领域开展交流合作;主动打破物理阻隔,推动虚拟与现实结合的交流方式创新,实现更便捷、更高效、更丰富的交流合作。二是加强人才培养的互联互通。当前科学技术与人文社科的交叉融合趋势加深加快,要改革人才培养模式,打造科技与人文相融的“大科技生态”,探索面向未来的学科交叉与人才培养的新路径;通过学科交叉融合,建设有品位的工科、有温度的医科、有质地的文科、有深度的理科,并围绕交叉开展国际合作。三是深化科技创新的融合贯通。在新一轮科技与产业革命浪潮中,创新在向广度、深度发展的同时,创新的速度前所未有,尤其对于渐进式创新。学科间、领域间、地域间的合作更加重要、更加迫切。要打破壁垒,融通边界,在碳中和、生命科学、公共卫生等具有丰富学科交叉内涵的领域,开展深入合作,更好地促进各种创新要素的全球流动和有效配置。她呼吁各高校共同努力,于变局中开新局,将共识不断转化为有力行动和有效举措,为建设人类社会的美好未来作出世界大学新的贡献。
此次论坛下设“全球可持续发展中的大学担当”和“学科交叉融合,赋能科技创新”两大议题。在“全球可持续发展中的大学担当”议题环节,不列颠哥伦比亚大学校长Santa J. Ono、清华大学校长王希勤、伯明翰大学校长Adam Tickell、上海交通大学校长林忠钦、剑桥大学副校长Sir Mark Welland、大连理工大学校长郭东明、蒙纳士大学校长Margaret Gardner、大阪大学常务副校长Kawahara Genta、同济大学校长陈杰和东京工业大学校长Kazuya Masu应邀发言。
不列颠哥伦比亚大学校长Santa J. Ono表示,大学应解决时代最紧迫的问题,承担起应对气候变化、实现可持续发展的责任,学校为此制定了“2030气候行动计划”。清华大学校长王希勤在发言中强调,应对全球性挑战需要大学勇担时代责任,强化共同体意识,超越教育的功利性成分,为今世后代构建共同未来,为推动实现全球可持续发展承担更大责任、贡献更多智慧力量。伯明翰大学校长Adam Tickell指出,可持续发展是伯明翰大学发展战略的重要基石。学校在交通、能源及实现全球可持续发展目标等领域做出了大量富有成效的贡献。上海交通大学校长林忠钦认为大学要打开传统学科边界、突破科技前沿边界、跨越不同文化边界,为变革人才培养模式、助力人类生命健康、解决全球性挑战贡献力量。剑桥大学副校长Mark Wellland爵士表示大学应充分发挥其在科研创新领域的重要作用,深化国际合作,共同实现可持续发展目标。大连理工大学校长郭东明分享了该校通过优化国际合作布局、创新驱动可持续学科发展及人才培养模式创新推动可持续发展的创新实践。蒙纳士大学校长Margaret Gardner认为大学应发挥领导作用,以大学的抱负激励社会,为人类迎接未来挑战做好更充分的准备。大阪大学常务副校长Kawahara Genta介绍了大阪大学以人为本、面向社会的办学理念及其 “社会-大学共创”的办学模式。同济大学校长陈杰表示高等学校应团结各方力量,突破可持续发展的重大前沿理论、攻克专业技术难题、加快创新成果的产业化,以高等教育和科研创新不断推动人类向可持续发展目标迈进。东京工业大学校长Kazuya Masu指出应利用高校优势,以科技孵化、人才培养和社会合作为驱动力推动创新发展,绘制可持续发展蓝图。
在“学科交叉融合,赋能科技创新”议题环节,多伦多大学副校长Alex Mihailidis、复旦大学校长金力、贝尔法斯特女王大学校长Ian Greer、中山大学校长高松、香港理工大学校长滕锦光、哈尔滨工业大学校长韩杰才、利兹大学校长Simone Buitendijk、雷恩第一大学校长David Alis及西安交通大学校长王国树应邀发言。
多伦多大学副校长Alex Mihailidis指出大学应建立学科间融合的桥梁,以科技创新推动学科交叉融合,并以学科交叉融合进一步激发创新活力。复旦大学校长金力介绍了复旦在融合创新方面的实践经验,并表示发挥学术共同体的有机力量,将是高校进行学科建设,打造学科融合创新机制的关键环节。贝尔法斯特女王大学校长Ian Greer表示要充分发挥大学的智慧和力量,营造聚力合作和包容并蓄的学术和科研氛围,在学科间、地域间建立持久的伙伴关系。中山大学校长高松分享了中山大学在推进学科融合方面的实际举措。他强调学科交叉融合是学科建设未来的增长点和生命力,最有可能产生引领性原创成果和颠覆性技术。香港理工大学校长滕锦光校长指出香港理工通过建立跨学科合作研究中心和研究所,配合有效的财务和行政政策,推动大学跨学科研究发展。哈尔滨工业大学校长韩杰才表示要强化融合思维、贯通思维和走出去思维,打破学科壁垒,打通人才培养全链条,持续深入推进学科交叉融合,助力双一流建设。利兹大学校长Simone Buitendijk呼吁大学应重视跨学科研究和创新,加强跨国合作,打破学术界限,致力于改变世界的研究和创新。雷恩第一大学校长David Alis充分肯定了两校在跨学科合作中取得的优异成果,并表示东南大学雷恩研究生学院将成为两校未来合作创新、推动交叉学科发展的新起点。西安交通大学校长王树国指出新的发展时期对大学的应用研究、技术发展和人才培养提出了新的挑战。大学应紧扣时代步伐,用系统思维多学科交叉解决全球问题,突破原有人才培养模式,始终坚持高等教育引领世界未来的使命和职责。
发言嘉宾充分肯定了此次论坛的时代意义,并表示愿携手同心,推动国际交流与合作,立足学科交叉与科技创新,充分承担起推动全球可持续发展的大学责任,共创美好未来!(于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