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海粟

发布者:李震发布时间:2021-11-02浏览次数:962

汪海粟(1912—1993),江苏靖江人,南京工学院(现东南大学)首任院长。

1933—1937年,在同济大学德文补习科和电工机械系学习,参加抗日救国青年团,领导同济学生救国会。抗战爆发后,担任中共同济大学特别支部书记、中共浙南特委书记、浙江文化界党团书记、新四军政治部宣传科长。皖南事变中,一度被捕监禁在上饶集中营,越狱后,进入苏中根据地,先后担任泰县县长、泰县县委书记、华中一专署专员、华中行署秘书长等职。建国以后,曾担任中共苏南区党委宣传部长兼秘书长、南京工学院党委书记兼院长、江苏省计委主任、中共江苏省委宣传部长、江苏省委常委、江苏省副省长等职。

1952年,出任南京工学院院长,1953年1月,兼任南京工学院党委书记。汪海粟上任后,坚持党的集体领导和个人负责的领导原则,大胆工作,并即着手整顿教学秩序。当时的风气,一切工作要服从政治运动和政治活动,校内的组织多,会议多,可以任意停课、调课、不上课;校外各界可以政治任务随意调教师和学生外出参加活动。汪海粟精简校内组织,严格控制会议;规定教师每周必须有六分之五时间用于教学;凡参加校外活动,必须经院长批准;学生不得无故缺课。汪海粟认为办好学校的关键在于依靠教师,要充分调动教师的积极性。他让人事处整理正副教授每人500字的简况,他频繁地和他们接触,并上门访问,了解思想和生活情况,征求办学意见。他重视人才,对于历史清楚、具有真才实学的老教师,不分党内外,根据需要分别提拔为院、系和教研室的负责人,达到用人唯贤,人尽其才。同时大力提倡尊师,不许学生以片面的意见干预教学和任意指责教师;要求青年教师尊敬老教师,互相学习;教育党团员要尊重党外人士和非党员的领导。汪海粟要求行政部门及职工积极面向教学,努力为搞好教学创造条件。

这一时期的南工,人心思治,教职工团结奋斗,学校各方面的工作出现了欣欣向荣的面貌。与此同时,大力开展了以学习苏联为主的教学改革,经过4年努力,教师们编写了和现代新科技相接轨的新教材,开出南工256门新专业课和基础课,大力扩充和添置实验设备,教学方法也进行相应改革,教学质量不断提高,科研工作开始起步;还和数十家大型国营工厂企业签订协议,加强协作,作为学生生产实习的基地,使学生在毕业前掌握一定的生产技能。汪海粟坚持德智体并重的教育方针,每学期都要对全校学生作几次报告,因其报告深入浅出、精辟生动、富有哲理而深受学生欢迎。他十分重视体育工作,组织学生积极参加劳卫制锻炼,实施既久,学生体质普遍提高。一时间学校内,爱国守纪好学成风,团结奋斗互助成风,争“三好学生”、争优秀生成风。1953-1957年,南工共有3673人毕业,后来不少人成为优秀的总工程师、专家、教授,以至学部委员。至今大家回顾办学历程,一致公认汪海粟为南工创造了第一个黄金时期。

1958年6月,由于汪海粟在南工抵制反右派扩大化,江苏省委把汪海粟列为犯有严重右倾机会主义性质错误,给予留党察看二年,撤销党内外一切职务的处分,并于《新华日报》第一版发布新闻社论,点名批判。离开南工后,汪海粟身处逆境仍积极为党为人民努力工作,历任南京机床厂副厂长、厂长,市工业部副部长兼机电局长。至1979年,冤案始得平反,后历任省委常委、副省长、省委宣传部部长和省计委主任。

数十载风云变幻,汪海粟未改初衷,对南工仍是一往情深,在回顾过去时,他不无感慨地说:“当年,我很想在南工干一辈子,可惜许多想法未来得及实现,今后也无此机会了!”1988年,南工复更名东南大学时,他高兴地为之题词:“台隍枕吴楚之交,师徒尽东南之美”。虽逾古稀之年,他在繁忙中仍以巨大的热情关注和推动南工的发展,凡是南工有所求,总是尽力协助解决。1993年5月16日,汪海粟因病去逝,师生听闻,无不哀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