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潘玉良(1895—1977),原名陈秀清,又名张玉良,婚后改名潘玉良。杰出女画家。祖籍江苏镇江,生于江苏扬州。一岁时,以做毡帽维生的父亲与姐姐相继病逝。母亲带着她靠绣艺维生。八岁时,贫困与劳累又夺去母亲的生命,成为孤儿,寄养在舅父家中。十四岁,被染有鸦片烟瘾的舅父卖到安徽芜湖一家妓院。自幼倔强的玉良,几次投江、上吊自尽,与命运作拼死的抗争。十八岁,在地方上举办的酒宴上作为歌女,与时任安徽芜湖新常关监督的潘赞化相识,成为她命运的转折点。
潘赞化,早年追随陈独秀参加反清运动,办《安徽俗话报》。后随孙中山先生加入同盟会,在辛亥革命中立下战功,后又是反袁护国运动发起人蔡锷将军领导下的旅长。原籍安徽桐城,学识渊博,崇尚民主,尊重女性,富有正义感。已婚。在了解玉良身世后,对她寄予深切同情。赋诗曰:
同是一样娇儿女,强抱琵琶泪眼收。
用重金为其赎身。不久,即由陈独秀作证婚人,在上海结婚,玉良做了潘赞化的第二夫人。婚后,教她识字明理。见她聪颖好学,专请教师授以中国文学知识。时寓所与上海美专教授洪野比邻,玉良每日看洪教授作画,痴而忘时;并尝试模仿,居然像模像样。从此,在洪野教授鼓励教育和丈夫支持下,开始学画。1918年,玉良考入上海美专,师从朱屺瞻、王清远、刘海粟,学习西洋画。
1921年,潘玉良先生从上海美专毕业,成绩优秀。潘赞化又支持她学法语,支持她考取了双份“官费留学津贴”,到法国留学。先进中法大学学习法语,一月后即转入里昂国立美术专科学校,随法德卡教授学画。1923年,考取巴黎国立美术学院,与徐悲鸿先后师从达仰、布佛莱教授和西蒙教授学画,接受学院
派绘画的严格训练。当她1925年从巴黎美院毕业后,到文艺复兴的圣地意大利罗马去深造。意外的奇遇,使她在考取意大利罗马国立艺术学院之前就结识了该院美术系系主任康洛马蒂教授。因为与玉良先生在旅店同室居住的黑女原系从妓院逃出,被追勒索,玉良愤而将自己学费作黑女赎金,不足数由所绘《黑女》油画卖了抵债。巧遇康教授爱画买画,黑女得获自由。玉良也被作为人才发现,得以插班三年级入校。
两年后毕业。毕业前的一次展览中,玉良先生一幅油画《酒仙》又被雕塑系的琼斯教授看中,认为有如此坚实有力的素描根基,不学雕塑实在可惜,动员她学雕塑。知其无钱学两门课,就先同意她免费上课,待绘画系毕业后,专修雕塑,又两年毕业。玉良先生遂成为集画家与雕塑家于一身的少有的女艺术家。在罗马的那几年,凡意大利国家美术展,其作品每次送展必选入。习作油画《裸体》获意大利国际美术展览会金质奖章及奖金五千意币。
1929年,潘玉良先生学成归国。先就职于上海美专,任西画系系主任。1930年,兼任新华艺专,中央大学教师、导师,往来宁沪之间。经刘海粟推荐,潘玉良与黄宾虹、张大千相识,向其讨教国画传统技法,建立友谊,并作国画的临摹、写生。1931年,正式接受中央大学聘请,专任中央大学教授,直至1937年。在此期间,她先后在上海、南京举办了多次画展,上海中华书局为她出版了《潘玉良画集》,翌年再版。她教学认真,绘画出色。既是受到学生和同行尊敬的最高学府的教授,又是国内画家中的佼佼者,声誉鹊起。
但是,潘玉良先生追求艺术,追求为社会奉献,追求人生幸福的道路绝不是平坦的,她遭人忌恨,有人对她作人身攻击。1937年,她为了追求艺术,为了参加巴黎万国艺术博览会和举办画展,也为了回避那难以解决的非己之过却因封建压迫而贻人口实的痛苦,她再度赴法。但她永远心系祖国。1939年,她自题自画像诗曰:
边塞峡江三更月,扬子江头万里心。
从此滞留法国四十年。当新中国成立之后,潘赞化作为安徽文史馆馆员,音讯不通。她依恋亲人,爱国,爱乡,多次申请回国。却因反右、“文革”,法方不让她的画作出境等等原因,后又迫于病体衰微,重重阻隔,未能成行。1977年,病逝于巴黎,享年八十二岁。晚景凄凉。
为了表彰这位以惊人意志同困难搏斗的艺术名家,巴黎的同行们为她建造了墓碑,放着她的大理石雕塑像,镶嵌着她所获得的有国际影响的艺术大奖的五枚奖章。碑上用汉字写着“潘玉良艺术家之墓”,墓旁鲜花绿树环绕。遵守她的遗言:
设法将我的遗物,运回祖国,全部献给国家。
她在法国的挚友王守一,于1979年先将她的作品和遗物两千余件送回祖国;继之在中国文化部和她的艺术家朋友、学生吴作人、郁风等的合作下,以及中国驻法国大使馆的交涉下,又将她的遗作共四千七百一十九余件,其中油画三百六十一幅,国画三百五十三幅,素描(包括白描、速写)三千九百余幅,雕塑四尊,还有版画等若干幅,于1984年运回中国。除选留少数作品由中国美术馆收藏研究外,其余作品全部捐献给安徽省博物馆,其他遗物归家属保存。安徽省博物馆组织了“潘玉良先生遗作展览”,先后在台湾、合肥、上海、北京、天津、南京等地展出,她的艺术正在吸引越来越多的人们欣赏和研究学习。
二
潘玉良先生是一位赢得国内、国际声誉的杰出的中国女画家、女雕塑家。她是中央大学美术系学生喜爱尊敬的教授;也是旅法中国艺术家中的一位领头人,曾当选为中国留法艺术家学会会长和巴黎女艺术家协会会长。
著名的世界美术史学家,美国斯坦福大学教授苏利文认为潘玉良是“当代能使中西艺术融合的少数中国画家的一个杰出的榜样”。她的作品既渗溶了东方绘画的古老艺术传统,又不失现代西方艺术的写实精神。有的艺术家评论她的绘画有雕塑感,她的雕塑又充满了绘画的诗情画意。
若以时期来划分,在1937年前,潘玉良先生的画构图饱满,造型坚实,设色浓艳。她的学生反映,潘先生色彩感觉好,受印象派影响,强调要研究反映在特定环境下物体与光源色、环境色的相互关系,她说:
能停留在它的固有色上,要有塑造,注意表现,赋予想像,使它达到感染人的力量。你要是对色彩感觉不好,趁早别学油画。
并感叹:
色彩画家,百年难遇。
她在中大与徐悲鸿分设两个画室,教授油画(她还教粉画)、人体、写生。受教学生受益匪浅,早期学生冯谷兰所画的粉画《白菊花》至今犹闪耀异彩。她曾为学生郁风画像,光与影、人与自然,交相辉映,画得非常出色。有画家说她的画突破了欧洲绘画的沉闷,不呆板,色彩好,风格自由豪放。现存代表作如《黑女》、《女人体》、风景画《钓》等。
潘玉良作品《月夜琴声》
1937—1955年,潘玉良的中期作品,从强调光与色的变化,和形的肖似,逐步转为注意固有色在画面上的对比、和谐,用中国画的线勾画形体的轮廓。有意识地从模仿自然进入到反映主观情景。色彩有时平涂。代表作如《周小燕像》、《窗前女郎》等。她的画,收藏家颇感新奇,巴黎同行认为“大胆独创,技艺高超,很有影响”。
1955年以后,潘玉良晚期作品,进一步致力于中西艺术的融合。她提出:合中西于一冶,及由古人中求我,非一从古人而忘我之的主张。她以女人体为主要题材,用国画方法反映东方女性的优美体态和温柔性格,在宣纸上勾线反映人体,以水彩画颜料,用细小笔触皴擦,表现体积转折和空间背景关系,造型厚重,结构准确,色彩交融,极具东方特色。如《女人体》(横幅)、《扇舞》等,达到艺术形象的高度概括。
潘玉良的国画创作还反映在画《豢猫》上。1956年,张大千去法筹组画展,题长款于潘玉良画的国画《豢猫》上:
……今观玉良大家寄其豢猫,温婉如生,用笔用墨均为国画正派,尤可佩也。
潘玉良先生的绘画、雕塑取得了很高的成就。她第二次旅法的四十年里,参加了法国的多种画展,如“独立派沙龙画展”、“秋季沙龙画展”、“法国艺术家协会画展”,联合国教科文举办的“现代艺术国际展览”,“中国留法艺术家学会会员作品展”,“女画家和雕塑家联合会举办的展览”等,不计其数。她自己举办了多次个展。在1953年、1959年两次到美国、英国、意大利、法国、比利时、希腊、卢森堡、日本举行巡回美展,得到好评。到苏联展览后,《苏联妇女》杂志专门以一整版登她的照片,盛誉她的美术作品与她的精神。除前述意大利金奖外,她还得到过法国金像奖、巴黎市多尔烈奖、比利时布鲁塞尔银质奖等共二十一项奖。她所作的雕塑《格鲁赛》头像和《蒙德梭雷》头像分别为巴黎尚拿七其博物馆和法国国立教育学院收藏。《张大千》头像和水彩画《浴后》为巴黎现代美术馆收藏。
潘玉良先生对现代艺术的贡献是有目共睹的。
三
潘玉良先生不仅关心艺术,而且关心社会,忧国忧民。
1931年,陈独秀被国民政府关押在南京监狱,潘玉良陪潘赞化多次探监,并请陈独秀先生在她画上题款,至今尚存有潘玉良作画,陈独秀题款的画四张。当潘赞化的学生因革命党人罪名被从安徽解到南京,潘玉良又同潘赞化去探监,并担心他衣服单薄,为其缝制棉衣。可是再次探监送棉衣时,学生已被处决。两人只得到往年处决革命党人处将棉衣投入秦淮河的大中桥畔,暗自垂泪凭吊。1934年,在日本侵略、绥远军民抗战时,玉良先生雕刻玉佛参加义展,以表寸心,田汉著文高度评价。潘玉良发表谈话,赞扬热情参加义展的画家,谴责一些人“话多画少”,远离现实,热衷个人名利。1940年,巴黎沦陷,她栖居郊区,教读鬻画为生,捐款支援祖国抗日,并作油画《屠杀》,揭露法西斯罪行。
潘玉良先生一生崎岖坎坷,终得成就,她战胜了多少困难啊!
作留学生时,有次四个月国内未寄津贴来,她饿得几乎倒在画室里,眼睛因缺乏营养而视力模糊不能上课。二次旅法,德国入侵时,她几天未进饮食,幸亏同乡来看她,发现问题才幸免一死。她生活清苦,却始终坚持一个中国人的独立人格和一个画家的良知。人们称她为三不女士:
不入外国籍,不谈恋爱,不与任何画商、沙龙签订合同及按商业要求作画卖画,她绝不卖画给德国人。
潘玉良先生,为人正直、善良,她性格坚强。学生吴作人说:“在我们美术圈子里,大家对她都很尊重。”郁风说:“她像条硬汉子,很少流泪,并不柔弱娇美、多愁善感。”“她是一个不达目的绝不罢休的人。”“像个苦行僧,离群索居,潜心创作。”
如果没有摧残和歧视,有比较好的条件,以潘玉良先生的天资、悟性,以她的勤奋,将可能有更大的成就。她的一生非常杰出,实为后辈学习之楷模。
中央大学南京校友会、中央大学校友文选编纂委员会编:《南雍骊珠 中央大学名师传略》,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2004年12月,第241—247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