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大师刘师培

发布者:东大校史馆发布时间:2018-03-26浏览次数:2225


刘师培(1884—1919),字申叔,号左盦(庵),汉族,江苏仪征人。刘贵曾之子、刘文淇曾孙。著有《左盦集》八卷、《左盦外集》二十卷、《左盦诗录》四卷、《词录》一卷,及论经学(以小学、左传学为主)、史学(开创近代中国学术史体)、文学(主张“六朝文”,维护扬州学派骈文之文统)专著七十四种,收入民国二十三年(1934)宁武南氏刊本《刘申叔先生遗书》。该本号称最善,然时值日本扶植满洲国,刘师培于《民报》时期所撰论满洲非中国种族之文字俱被刊落,又早期刊发于报刊之文字,失收亦颇多。

  

少年国学大师

激烈的“排满革命”言行,尤其是《攘书》和《中国民约精义》发表之后,使刘师培声名鹊起,成为与章太炎、蔡元培齐名的革命党人。

就在《警钟日报》被封的两个月,邓实、黄节等人在上海成立了一个以“研究国学,保存国粹”为宗旨的国学保存会,创办了机关刊物《国粹学报》,“内典道藏旁及东西洋哲学,无不涉猎及之”的刘师培其国学造诣,在所有的保存会会员中无出其右者,就连章太炎有时候也自叹比不上他。

因为待在上海并不顺利,刘师培1905年回到老家芜湖。回到老家后,刘师培经常收到章太炎写给他的信,信中章太炎极力劝刘师培应该致力于学术研究以保存国粹。此时,刘师培又想起了章太炎在狱中说的那些话,被这个比他大15岁的师友感动了。

刘师培决定研究国粹,从此,在《国粹学报》上出现了刘光汉(刘师培曾用名)这个名字,有人统计过,从《国粹学报》第1年第1号到停刊,共出82期,几乎每期都有他的文章,他来上海后,开始著述工作,到民国元年,经历了7年,这期间他著述43种,而发表在《国粹学报》上的就有33种。几乎期期都有,每期上他的文章总是被排在第一篇,篇幅往往很长,32开本的书,有时竟占全报的2/3还多,别人的文章只是配角。可以这样说,没有刘师培,就没有当时的《国粹学报》,人们读《国粹学报》也就是为了读刘师培的文章。两年后他去了日本,转而研究宣传无政府主义,学报也渐渐失去先前的光彩与魅力。

在短短的两年里,《国粹学报》也成就了刘师培。迅速把这个20出头的年轻人推上了国学大师的宝座。在当时的革命派的阵营里,能赢得这一称号的除了刘师培就是章太炎了。在他主笔《国粹学报》期间,该报在上层知识分子中间非常有影响。刘师培能够把西方社会学的新理论、新方法引入国学研究中,的确让人耳目一新。该报作为当时国粹思潮中最出色的刊物,对改变知识分子的思想起了很大的推动作用。

少年国学大师”这一称号并不是混来的,而是靠他自己的学识得来的。后来成为国学大家的钱玄同,非常惊讶刘师培的才气,只比自己大3岁,却怎么会有这么大的才气!因此他非常想认识刘师培。后来刘师培去日本,钱玄同在章太炎的住所结识了他,他们的友谊也就从此开始了。宋教仁也非常喜欢刘师培的文章,他在日本听说《国粹学报》创刊,马上邮资订阅多年的学报,从此成了一个学报的忠实读者。

当时许多东南文化界的精英都加入了国学保存会,如马叙伦、蔡元培、刘师培、陈去病、朱葆康、马君武、柳亚子、黄宾虹等。当时若说国学造诣最深的人当数刘师培了,虽然革命、仕途遭受了打击,但他发现自己仍被命运青睐,刘师培在著述的同时,还主讲国学保存会办的国学讲习会。国粹思想经刘、章之手已经成为革命派队伍中带有普遍性的思潮了。

刘师培作为“国粹派”的代表人物,他不仅追求中国社会的民主化,而且更关切传统文化的命运,他以复兴中国文化为己任。他倡言的国粹思潮不是独立的思潮,而是民主革命思潮的一部分。

  

一个人的“革命”

当时的《苏报》案对刘师培触动很大,激发了他投身“排满革命”的勇气和信心,他加入了中国教育会,表面上办教育,暗中则鼓吹革命,开始了他的革命生涯。由于他的思想激烈,而且立论独到,言论往往振聋发聩,其激烈的苦命态度和独立寒风的革命立场,表达了一个人对革命的决绝和果断。

刘师培认为日本的吉田松阴、意大利的马志尼都是革命家,要向他们看齐。法国的卢梭、孟德斯鸠虽是说“空话”的,比不上革命实行家,然而他们鼓动革命的作用却功不可没。将这一言论与他的生平联系起来看,可以明了,他所谓的革命矛头是指向清朝反动政府的。他站在孙中山、章太炎革命派的一边也曾表示出对清政府不共戴天的仇视,并直接参与了一些具体行动,也算得上是一个有言有行的人。

刘师培到日本后,就被日本如火如荼的社会主义运动感染了,从此他对社会主义学说着了迷,他开始接触马克思主义。

利用《天义》半月刊,在热衷无政府主义宣传的同时,刘师培开始组织人手编译《共产党宣言》,很快就译发了恩格斯1888年为《共产党宣言》英文版所写的“序言”和《共产党宣言》的第一章和第二章。不久,恩格斯《家庭、私有制及国家的起源》的部分章节也翻译出版了。刘师培在《宣言》的中译本序中,对马克思主义的阶级斗争学说给予了充分的肯定。

刘师培对马克思主义学说的研究与宣传,在当时的留日学生中影响很大。在早稻田大学读政治本科的李大钊正是在他的影响下开始研究马克思主义的。